第三章 三種佛性,智慧、慈悲、覺悟


何謂智慧
我們知道佛是一位大智慧、大慈悲、大覺悟的聖者,佛教是智慧、慈悲、覺悟的教育。
何謂智慧?佛教稱為般若,即了悟萬法非空相、非有相之本體的智慧。即一切法非空非有,非有非空,即「萬法緣起性空」「萬法緣生緣滅」相通相融之道。
般若智慧可照見世間一切苦空無常的真相,不會貪、嗔、癡、迷惘、疑惑,偏見、邪見,亦不會墮入所知障和煩惱障裡,它可看清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不會深陷於無涯無益的煩惱當中、而是活在法理當中,會感到生命色彩繽紛光耀。是為佛所說的般若智慧的人生、也是我們人生所追求學習的終極目標。
如人具有良知良能的理性,能判斷是非、黑白、曲直而不害人受苦報,或讓他人造惡業,這入世間智慧的簡義。

智慧是永恆不變的能量
有人一出生就能吟詩做詞,讀書過目不忘、世稱的「天才」皆因前世已有高深修行造詣、不因時空的阻隔轉換而失去前世擁有的才華,這叫「智慧」,智慧是不變的、是有常性的,不受時空的轉換而變換,世間何物是有常不變的能量?就是智慧!

心靈的黑洞
一個黑暗的深洞,過了一萬年,都沒用燈去點亮它、一樣黑暗。人心亦同,心若不修行不改造、就如同很深的懸崖黑洞,永世黑暗。若願依靠佛法修行、如同在無量時間的深暗懸崖深洞裡,忽然點燃燈光,萬年暗室,一點即亮。
人有智慧才能點燃內心的光明、察覺潛藏內心深處已久的黑暗與邪念,苦惱才能得獲得解脫釋放。人若智慧不開、當一直輪流在天堂和地獄間,當知「擁有智慧,不生惡念,擁有定力,不起妄想,擁有戒律,不造諸惡」,自然可消除忤逆十惡重罪、四重禁罪,學佛意義即在此也。

找回真正無我無私的天性
中國老子學說 西方心理學家比喻為老子像惠特曼一樣 有最寬大慷慨的胸懷 有如那順應自然豪放的盧梭 但發揚實踐老子精神卻是西方人 中國人卻逆行其道 毀滅自己的天性 破壞自然
不要運用世間的聰明智慧去發展人性 應順乎自然去發展本我天性 合乎天性的則合於道德 運用世間的聰明智慧則傷害天性 若能不厭棄自然 不運用人為 就可達到反璞歸真的境界 找回真正的本我天性了 就如佛於金剛經所言 「若見諸法非法 方見如來本性」 不假外相 不說於文字 不作不為
如師父所言:「汝執我相 我相是苦 我相是障 苦障本空 萬物皆有相 諸相皆是空 明知萬相皆空 我卻執著其中 應是 觀身觀心觀自在 能捨難捨大般若 應知 諸法無常 無常是苦 苦是無我 寂滅常樂」

人生最大的災難
談到人格的心靈,我們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所有的災難也不是身體的病痛,更不是生離死別,而是生命的消失,糧食也吃盡了,自己的人格卻沒有提升,心靈也沒有昇華,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換言之,你今年五十歲,生命也就消失了五十年,在這五十年當中,你也吃了很多的糧食。我們以一個人五十年的時間來估計,所吃掉的糧食,譬如:米、麥可能幾十頓,所吃的肉、菜也有好幾十頓,但是呢?生命消失了,糧食也吃盡了,但你的人格沒有提升反而降低,或是你身、心靈沒有昇華,智慧無所增長,那才是人生最大的災難啊!

人生究竟解脫之境界
眾生皆具佛性,人雖有智慧愚笨之分,但佛性人人本具,卻無智愚之分,所謂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學佛修道勿執著本身的聰明愚鈍,只要能精進修行,身心力行,終有開悟證道之日。
許多人都不知何謂開悟,其實開悟和證得神通是兩回事,所謂開悟就是心完全不被外境所干擾與障礙,不會起心動念,心隨境轉。對開悟者而言,外在任何的變動、困擾及打擊,都不會引起他的煩惱及貪、瞋、癡念頭,或升起無明、我慢、疑惑之心,因為他的心永遠保持著清淨、無染,心靈永遠沉浸在禪定法喜當中,不再受任何外緣、外境所干擾,進而達到人生究竟解脫之境界。
而智慧因拜佛、學佛、打坐、修行而來,並非憑空而降、不用羨慕人家的財富、名利、地位,倘若真要羨慕、該羨慕人家擁有智慧。
但要羨慕何種智慧呢?不是羨慕小聰明、很會做生意賺錢或很會讀書的智慧,我們所求之智慧不是為讀書求功名、營商賺大錢等,人應求之智慧為「般若」。
然而,我們對任何事物都要有理性的判斷力,如逢年過節,現代人都要在佛前或向菩薩求平安、發大財,求健康…等,佛陀在經典上提到,若有弟子向佛祈求賜福、平安、健康、財富等,這個弟子就不是佛弟子;而是魔鬼的弟子,因為佛法不是用來祈求的。

 常律法師著作

arrow
arrow

    正德大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