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上人創辦正德西方蓮社確實是一件偉大的度亡工程,尤其如法的助念,可安撫亡者臨命終時免於死亡的恐懼、痛苦與罣礙,能ㄧ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也讓家屬能以最莊嚴簡樸的方式來處理亡者之後事,不但讓亡者得到最大的利益,也讓亡者家屬親近佛法,意義殊勝非凡。



我們都知道生死自然生滅的過程,一直是宗教界極為重視的課題,如果說生命的價值是令人喜悅的,那麼正確的心態與勇於面對死亡,就是我們對生命的終極關懷。佛教是具有獨特智慧的宗教,其終極關懷是在探索與拔除「苦」的根源,藉以徹底解決眾人的「生死大事」,因此有學者就曾說過「生死大事」足以道盡佛教的存在意義。談到生,一般人皆會投以無限的期待,但言及死,很多人卻避而不談,這是沒有真正體解生命意義的人生態度。

對於生死,佛陀說道:「一切都是無常的」。《無常經》更言:「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法,不被無常吞」。師父上人也曾開示:「恩愛情仇本無常,人事久合會分離,身心四大非己有,生命危脆不久存」。的確生命乃由因緣而來,是無法強求的,生命是由生走到死,再由死走到生,是不斷的在不同的時空中轉換,我們不是活在這個時空,就是活在另一個時空。因此面對生死議題,是要超越它,而非征服它。

談到死亡,它並非我們所想像中的那樣可怕,人越是對死亡的無知,越會在死亡線上掙扎痛苦,有人說死亡就如同細胞的新陳代謝,經常在汰舊換新,世界既有成住壞空,人亦有生老病死,所以「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更何況我們在明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的道理後,而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此看待死亡必能泰然處之。

一般人之所以會對死亡感到恐懼,是因為不瞭解真相,然後不斷的加以臆測。因此只要具備足夠的信心,堅強的願力,還有不斷精進的稱佛名號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說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有趣的是在人類發展學上,有關各年齡層對死亡的概念亦有論述,普遍認為六歲前兒童覺得死亡是可回復的,與睡眠近似。到了六歲,他們開始知道死亡是不可回復的,但尚不知是無法避免,認為死亡如同去很遠的地方旅行,不能回來了,此時兒童相信他們可以用逃避的方式拒絕死亡。到了九至十歲,兒童才擁有成人般的死亡概念,了解生死是內在過程,每一個人都會經歷死亡。青少年對死亡的了解已近似成人,但死亡對他們而言是件遙不可及的事。中年以後,尤其若經歷雙親去世,對死亡的關切會達到巔峰,這也是我們多數師兄姐所面臨的議題。而到了老年若能接受死亡是生命過程的一部分時,死亡就成為一件非常實際的事,也就是說此時更能坦然面對死亡。

談到助念,師父上人告訴我們助念度亡工作是每個人都應該參加的,是義務也是責任,因每個人皆會遭遇親人往生,屆時若大家只知一味地請求他人助念,而自己都不參與,實有違背良知,何況助念是一件功德意義甚大的工作。因此我們應該呼籲更多人加入助念工作,當然也別忘了助念時為亡者開示比助念更重要。

個人參與助念的次數不多,但卻有感應。記得第一次參加助念前,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經常頭痛,血壓上升,經期不順,耳朵嚴重發炎,因此至醫院同時掛了三個門診,檢查結果沒有特殊毛病,醫生告知可能是更年期障礙,若不放心可定時回院檢查。當首次接獲助念通知時,身體還是很不舒服,心想如此狀況怎能助念,到達佛堂時不斷請觀世音菩薩慈悲加持護佑,為亡者助念時雖然頭痛難過,但卻努力讓自己專心助念,沒想到助念後身體情況改善許多,至今已漸好轉。如此經驗,終於讓我體會到助念殊勝功德的不可思議。

師父上人創辦正德西方蓮社確實是一件偉大的度亡工程,尤其如法的助念,可安撫亡者臨命終時免於死亡的恐懼、痛苦與罣礙,能ㄧ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也讓家屬能以最莊嚴簡樸的方式來處理亡者之後事,不但讓亡者得到最大的利益,也讓亡者家屬親近佛法,意義殊勝非凡。在體解師父上人的悲心願力後,我們應該更加護持三寶,尤其要更努力宣揚師父上人的理念及正德的宗旨與精神,以期早日順利完成正德各項弘法利生之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正德大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