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佛性 入世的慈悲觀
何謂慈悲呢?一般人往往對自己的親人或熟悉的人才會顯現其慈悲與關愛,這是自私的愛、是小愛;而佛教所談的慈悲是對任何的眾生都要慈悲,而不是針對特定對象慈悲,不管對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乃至世間有緣無緣的眾生,包括貓狗、螞蟻等生物,都得慈悲對待,皆給予同等的關愛,把個人小愛轉成大愛,即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看到別人的痛苦心生不忍而設法解救與協助,不是只侷限愛自己熟悉的人。
佛在梵網經云「一切男人皆我父,一切女人皆我母,我等生生世世都是由父母所生,因此,不該殺害或吃食他們。」
佛說天下間的男女眾生,過去生生世世投胎轉世或為人或為其他生物與動物,皆曾為六親眷屬父母兄弟姊妹,我們不應該殺害或食用這些眾生肉,否則就好像殺害或食用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的肉一般。
我們人因為有隔胎之迷,時空的轉換,就忘了前輩子的影像,也認不得前輩子的父母兄弟姊妹,所以我們只會對這輩子認識的親人施以自私的慈悲與愛,因為這股強烈的自私慈悲,產生無邊的痛苦,所以這種慈悲是沒有智慧的,也是痛苦。
所以,在座各位,累世累劫我們彼此都可能曾經是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的關係,即使投胎為動物,狗也有狗父母及狗兄弟姊妹;豬也有豬父母及豬兄弟姊妹…等等,以此類推。所以,我們不該殺害任何的眾生,而必須以寬容的心,慈悲的心去對待一切眾生。與陌生人有紛爭時,想想彼此可能曾是累世的父母、兄弟姊妹,就不會去傷害他,就會與他結好緣。
所以,我們要將我們的慈悲化成大愛,我們獻給家庭的愛叫做小愛,獻給眾生的愛叫做大愛,我們要轉小愛為大愛,不可只對親人才慈悲關愛,如果我們每個人用這種大愛的心量來看待每一個眾生都是我們的親人,相信我們這個世間是非常溫馨光明吉祥的,這個國土就會成為一塊人間淨土,都不用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但很遺憾的,我們目前都難發揮這種無私的大愛與慈悲,各位過去世都承受某種因緣來轉世,現在有緣才會再聚集一起的,各位想想,整個宇宙那麼浩大,何種因緣令大家今天聚集正德佛堂參加殊勝皈依法會,難道我們彼此之間累世無有某種因緣關係嗎?所以我們要珍惜因緣,對於任何一個人都不應有分別心的慈悲與愛。
做善事不能說發心,而是應該做的
雖然我們現在不是滿清腐敗時代,但是現在台灣人民的生活,仍然處於多災多難的時代,面對國家認同的問題、面對中共武力威脅問題等等。因此,每一個人不能再和以前一樣,只一味地追求個人的理想抱負,完全不顧國家、社會、百姓之安危。如此,一旦國家發生災難,將無人會出來救國家社會,當然也沒有人會來救你。我們身為佛教徒,應該要有這樣的共識及認知。
此外,師父要告訴各位,我們做善事並不能說發心,而是要認為這是應該做的。大家一起來關心這個國家、社會,關心我們痛苦的同胞,這是我們為人應該具備的情操,不要認為做善事就叫發心,如果有此念頭,便是有相布施。佛在《金剛經》上說:「菩薩不住色布施、不住相布施,是名為真布施。」意思是說一個真正行布施,真正要奉獻,真正想為國家社會做事,真正要救渡百姓的人,就要無相無我而行布施,要認為這是應該要做的,無任何功德可言。
當別人痛苦時,我們救渡他;我們痛苦時,別人救渡我們,這是發揮同胞之愛,相互關照。不要認為自己做了善事,便是發心。否則,便成為執著有相,心便不自在。發心做善事是每個人應該要做的;當義工也是應該要做的;布施金錢也是應該要做的。不是自己發心才來做的,不是有善心才來做,本來人與人之間就應該相互關懷對方,或共同來救這個國家社會的災難,或救助困苦眾生,也是本來就應該要做的。
有人到佛寺或慈善團體捐了錢、出了力,就自以為了不得,覺得自己應該受到重視。但是人生無常,每個人一生當中都可能遭逢災難痛苦,都需要他人的幫忙。一個國家,乃至於個人都一樣,平時就要發應該的慈悲的心去救助周遭一切人、一切事才對。一個人是否有智慧、知見,差別性便在此。學佛就是學智慧﹗
做一個生命高尚的人
現觀多數人,往往一味地追求本身的理想抱負與幸福,卻對利益眾生的公益宗教工作,不予關心或參與。等到有一天,自己遭遇了痛苦與苦惱,即來求助於公益宗教團體人士,人人如此自私,社會則無溫暖,痛苦的眾生則求救無門,人間成為黑白冷漠的世界,這是生命的卑微庸俗!
平常,我們有苦惱時,都會求助於宗教人士開示教理,解脫精神、心理之苦痛,即便親人要往生時,也會要求出家師父來誦經超渡你的親人。如果沒人發心要出家救渡眾生,只顧一味追求自己的前途名利,如此,眾生等到往生那刻,可能就找不到出家師父來超渡,平時眾生的痛苦都沒人救助,這就是生命的卑賤。
有人願犧牲個人之理想抱負,創立慈善文教機構,或護持佛教濟世志業,投入救人濟世工作,令貧困眾生皆可獲得救助,社會人文素質提升,社會更加文明祥和溫馨,這是生命的高尚!
我們要做生命高尚的人,不要做人格卑賤的人。更要鼓勵別人出家。因此,師父建議各位若有二位以上子女者,其中一人當鼓勵其出家,這樣你們的歷代祖先若還在三惡道受苦的,才有出脫的一天。有一天,你們往生了,比較有保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機會。就好比這次師嬤的往生,也因為有了我這個出家的兒子,才能在臨命終順利往生極樂世界無障礙。大家實應趕快栽培兒女出家,方是智者。
何況,若要談孝順,出家的孩子一定是最孝順的,因為出家人比一般人更知道因果,更懂得孝道,最能體會父母心、父母情。
星雲大師也說過,出家的孩子是最孝順的。所以,不要只想把孩子栽培成王永慶或成為總統、醫生,或窮其一生,就為了存足了錢,處心積慮,想買幾間有形房子好好享受,最終連一間房子也無法帶得走。
我們要有高尚的生命就是希望孩子出家渡眾,救渡這個社會國家才對,或是利用有生之年趕快為自己買間無形的房子,捐造無形的功德財,才帶得走的。
總之要有人發大心,願意犧牲個人的理想抱負來創立慈善文教機構,以慈悲的心投入救人救世的工作,貧困的眾生才能得到救助,痛苦的眾生才能得到心理、精神上的解脫,民眾的素質才會提升,社會自然祥和溫馨,有情有義。
中國最偉大慈善家,宋朝范仲奄宰相
師父一生中有兩位影響我最深刻的歷史人物,其中一位是晉朝陶淵明,他是中國有名的田園放逸詩人,我非常喜歡他所寫的詩辭,意境非常優雅,充滿了自由自在、豪放不羈的性格,不著相,坦然放下的胸懷,我深受這位歷史人物的感化;另一位是宋朝的大文學家,也是宋朝有名的宰相范仲淹,他在〈岳陽樓記〉中有一段話深深感動了我,啟發我的菩提心—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讓我萬分感動。
范仲奄說為高官者,必常憂愁自己的百姓生活過得好嗎?是否有何痛苦?應主動去關懷他們;若辭官遠離朝廷時 就要憂愁國君是否安在,是否有德政來治理國家。到底要在朝當官?還是退隱山林?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憂愁。
所以君子勿以物喜,勿以己悲,我們就是要有這種胸襟才對。古人就是有這種先憂愁天下人所憂愁之事,關心天下人所憂愁之事;讓天下人先得到快樂,自己最後才快樂。這樣的人到那裡去找,若沒有這種人,我到底要歸向誰?
范仲淹在他被貶為縣官時,就寫出如此憂國憂民的心情。像他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人志士,到那裡去找?這種悲天憫人的心胸,昭然若揭,令人敬佩,我們能體會他這種慈悲心。以師父看中國歷史人物,認為范仲淹他是中國史上最偉大的慈善家。
范仲淹自幼失去父親,跟著改嫁的母親,過著很艱困的生活,長大求得功名,做到宰相時,本有優厚的奉祿,卻買了千甲的田地,名為義田,供給貧困的族人耕作,不令族人乞食市集,餓於荒郊,長期救濟許多的貧困民眾。
遇到天災飢荒時,就將全部奉祿及倉庫的米糧拿出來救助貧苦飢荒的百姓,范仲淹他將一輩子國家所給的萬鍾俸祿全部捐獻出來救助貧困百姓,到臨命終時,竟身無分文,子孫無錢來料理他的後事,還要向人借貸。
范仲淹他教導子孫的就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慈悲心,凡事都要先想到別人,先關心別人,再關心自己;先讓別人快樂,自己再快樂。這就是范仲淹之所以偉大的地方,真的值得我們學習效法。
世界為最偉大的慈善家,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
1901年,世界首富的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他深信「財富的福音」,意指富人在道德上有義務將他們的錢回饋到社會上。卡內基他將一生巨額財產99%捐做慈善,只留有1%財產股票給他的子女,他在全美國建造2,000多所公共圖書館及1000多所公園。創辦了卡內基社團法人,宗旨幫助大學及其他學校建設研究經費。創立一個專為老師而設的退休金基金。當時卡內基一生所捐出金額4億美金,約今天400億美金之多。
卡內基說過一句話:「對金錢執迷的人是品格卑賤的人,若我一直追求能賺錢的事業,有一天我將會沉淪下去,將來我若獲得某種程度的財富,我將全部投入社會福利上面」
所以,我們平常也要多關心社會、國家,多關心別人,不要只關心自己的一切,這樣,我們的國家社會才有希望,才有光明,我們個人未來才能具足大功德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師父今天要和各位共同勉勵的,希望大家都能將師父這番開示深深烙印在心。
布施
布施是廣結善緣的最佳方式,能幫助不幸之人,由黑暗走出痛苦的陰霾,日後必得人天福報,人生更為光明、法喜充滿。
慈悲
自己怕受害的事情,勿再加害於別人;
自己怕聽聞的惡語,勿再惡言於別人;
自己怕見聞的事情,勿再見聞於別人。
無私的愛
以慈愛妻兒之心,慈愛一切人,則天下無不能慈愛之人,
以寬恕父母之心,寬恕一切人,則天下無不能寬恕之人。
善願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善願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
心中有愛
心中有愛慈悲為懷,多多包容易得人緣,樂與人相處,猶如置身天堂,快樂無窮。
心中無愛怨恨為懷,缺少包容難得人緣,苦與人相處,猶如置身地獄,痛苦異常。
為人之最
什麼人最富?布施心的人最富。
什麼人最美?慈悲心的人最美。
什麼人最窮?慳貪心的人最窮。
什麼人最醜?瞋恨心的人最醜。
什麼力量最大?忍辱心的力量最大。
貴人
你要別人成為你的貴人,你必先成為別人的貴人。
你要別人解決你的困難,你必先解決別人的困難。
善言與惡語
善言一句助人成道,惡言一句斷人善根。
關懷
若要走出痛苦的陰影,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
得時時去關懷別人,幫助別人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