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學家及心理學家對宗教的銓釋
師父曾一再強調,佛教根本不是宗教,所謂宗,意為信仰,教意為教化,以信仰一位全能的上帝神,來教化人民拳拳服膺其教條之下,全然接受,不得懷疑抗辯,否則下地獄受苦,這種與教育理性可質疑研究的本質背道而馳,因宗教本質涵蓋迷信 理性 感性,其中以迷信佔最大部份,宗教是權威性的教育,非理性邏輯的教育,故名宗教也。
而佛教的教育是准許弟子們提出質疑辯解的,不類似宗教存有不可質疑的教條教理,佛陀明白教示他的教義必須被檢驗,必須被思考、被印證的,不能因為尊敬佛陀而單純的接受教義的真理,必須自己發覺,透過身心靈不斷實踐體悟的過程,邁向心靈上的證悟大道。
西方最偉大分析心理學家Analytical psychology scientist「榮格」對宗教銓釋
榮格(Carl gustav jung):對宗教曾如此精譬的注解,榮格說,我們所謂「宗教」是經過好幾個階段的演化,這些分屬每個歷史時期的宗教人物,共同分享的特點是內在的聖靈體驗,此種體驗是為超自然的。當基督主義者經驗的內在基督,巫師聽到巨靈的聲音,兩者都是整體原型,亦即自性的原型,而以上帝神的意象表現出來而己。
榮格說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某種整體」的存在,其本質是超意識作用的,「內在聖靈」「內在的聲音」的超自然經驗,真正所指的乃是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過程,而整體的原型顯現在夢境,神話和幻想中,在無意識中佔有中心地位,此潛意識的原型是很難分開的。
榮格提到西方人對人類本性中黑暗面的浮士德式的掙紮,是根源於一個神學問題,全能完善的上帝,怎麼允許邪惡的魔鬼存在?假如上帝沒有創造魔鬼,後者必然是自我創造出來的,這意味著上帝便不是全能的,因此邪惡必然是由人類意識的抉擇造成的。
而各宗教所崇拜上帝、神,事實上只是人心中的投影與潛意識中的意象而己。而宗教在人類心理,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而非正確的宗教信仰,會腐化人心,並殘害人類。
宗教,西方最有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是一種麻醉人意志的毒藥
弗洛伊德Freud , Sigmund:是西方最有名的精神分析學家psychoanalysis scientist,也是榮格的老師:他在《摩西與一神教》中,佛洛伊德仍然秉持他對宗教一貫的看法,透過揭示一神教的本質和起源,他認為上帝並不是人,而是被人神化後的人;宗教問題並非那麼神祕不可解,只要揭開它的虛幻面紗,人們便會發現宗教的本質便在於麻醉人的意志,是一種毒藥。世界偉大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宗教是一種毒藥。
宗教,愛因斯坦認為是最幼稚迷信的化身
愛因斯坦1954年寫給哲學家葛金(Eric Gutkind)的一封私人信函中寫道:「神這個字對我而言,不過是人類軟弱面的表現和產物罷了,聖經則是值得敬重但仍只是原始傳奇的文集,十分幼稚。無論多精妙的詮釋,都不能改變這點。」
以身為猶太人為榮的愛因斯坦批評猶太教同樣不假辭色,認為猶太教與其他宗教一樣是「最幼稚迷信的化身」,而猶太人絕非「神的選民」,就質而言與其他民族無異。愛因斯坦念的是天主教小學,還接受猶太教教育。
西方的宗教,一位於法國名哲學家,弗蘭可易士認為夾雜著政治陰謀,也是一個陷阱
法國名哲學家,弗蘭可易士Francois Revel教授說,西方的宗教為了解決某些特定的需求而改編教義,這也是一個陷阱,夾雜著政治陰謀,西方有大量的人士屬於邪教,而這些邪教完全是騙局,甚至是違法的。
邪教是純正心靈傳統的假版本,邪教雖然能吸引許多信徒,但其欺騙性的本質表現在它各種內在的矛盾醜聞,及不可思議的事件上。這些邪教經常像怪物一樣。通常都是極為荒謬的。就因為某些人對某一種理論和倡導者有一種狂熱,這些倡導者在弟子眼中擁有相當的地位,同時都是騙子。
諷刺的是連最優秀的頭腦,都可能被絕對無知的話所欺騙,在美國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醫生、律師、教授都跑去參加一個完全屬於騙局的宗教團體,多年來相信它們,並為這個團體奉獻犧牲。
所以,不要認為有地位學問的人,對某一種宗教的誠懇奉獻,就可證明這個宗教的純真度,其實是騙人的邪教。很不幸的,人類都有一種心理傾向,凡對各式各樣奇怪的事物有一股強烈的喜好感,因而被誘騙而不知。
現在越多的西方人士,轉向佛教與回教不同的宗教信仰
基督天主教徒批評佛教徒「拜偶像」,從事相上來說,佛教徒修行應該要有目標,偶像可以啟發我們的信心,幫助我們的修持,透過瞻仰佛陀慈悲的聖像,攝心正念,頓息貪瞋妄念;禮拜佛陀莊嚴的相好,行為自然端正,不敢放逸,就像到佛殿內自然心平氣和,身心舒暢,學佛者要向佛陀聖像頂禮。佛教徒禮拜佛陀,不是因為把佛陀當做是一位上帝、神明或聖人,是禮拜佛的智慧與覺性,因佛是究竟真理的老師,是證悟的化身。
其實,現在許多西方人士對他們一生下來就信仰的宗教感到失望,於是轉向不同的宗教信仰,像是佛教與回教,許多基督徒及其他西方人士認為佛教不是一個宗教,因為佛教不是一個以神為主的傳統信仰,佛教不類似宗教存有不可質疑的教條教理,佛陀明白教示他的教義必須被檢驗,必須被思考、被印證的,不能因為尊敬佛陀而單純的接受教義的真理,必須自己發覺,透過身心靈不斷實踐體悟的過程,邁向心靈上的證悟大道。
佛教今天在西方人士的心目中,是非常正面的形象,西方長久以來對佛教的態度是很尊敬的,被視為一種純淨又直接實際的教義,佛教在眾多宗教中及嚴格的西方哲學家心目中,享有一份尊崇,可被擅長分析真理的人所接受,很是符合西方理性主義的標準,於此標準之上,又加上一種道德和心靈智慧的層面,又能符合西方啟蒙運動和十八世紀理性主義後所演化出的現代科學觀念。
基督教與回教兩百年宗教戰爭的悲狀
基督教是相當排外的宗教,西元一○九五年基督教發起十字軍東征,以挾宗教聖戰之名,卻展開一場掠奪財富國土、消滅回教的殘酷宗教戰爭達兩百年之久,死傷慘烈,殺死無數異教徒及無辜百姓。
基督教是根據博愛、平等的精神而建立的,但千百年來,教會卻花費很多年時間消滅殺死許多不願改信基督的人,或者處死。和天主教皇理論相左的異教份子,教會甚至干涉了它毫無概念的科學問題,天文學家伽利略所創立的「地動說」關於地球是否自轉或為宇宙中心的辯論,教會堅持著無知的信奉理念,甚至處死科學根據的反對者,幸好科學家在歷史上一再地證明研究,證實教會的無知與跋扈。
伽利略是望遠鏡及溫度計的發明者,生於西元1564年意大利比薩(Pisa)地方,他應用望遠鏡觀測天體,所見星數十倍於肉眼所見。於是伽利略對天空之發現,銀河星星億萬個,憑肉眼是無法賞識。從此打開天文學新紀元。伽利略從此對哥白尼以太陽為中心學說完全信服。
西元1616年天主教主教柏拉敏秘密召見伽利略,警告他不可信仰哥白尼的邪說,更不可傳授子弟。由於支持地動說的義大利哲學家布魯諾遭到宗教的審判,在1600年二月被處以烤刑至死,因此伽利略的態度非常謹慎。1630年,他把天文學研究的成果整理妥當,前往羅馬申請出版,1632年在教廷有條件限制的情形下出版了,書名是「天文對話」 終於出版了,這本書發行之後,人人爭著要看,結果天主教皇對他態度又有了改變。
1633年,伽利略被傳喚去羅馬出庭審判,被迫取消自己支持地動說的主張,並且被叛終身監禁,這時他已將近七十歲,1822年天主教會取消了對伽利略對話的禁令,但時,『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已是普通常識了。
哥白尼Copernicus:在1473年出生於波蘭,他是一位神父也是一位醫生,到了晚上搖身一變成為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它揭示了地球僅是一顆圍繞著太陽運轉的普通行星。這根本就否定了「地球是上帝特別安排在宇宙中心」的教廷說法。
它是象徵著自然科學向教廷抗衡所發布的獨立宣言,自然科學的思維從此便開始和神學分道揚鑣,天文學也由此掀開了近代科學的探究大門,不但帶領人們走出智識的黑暗時期,也帶入近代天文學的境界。
許多宗教多號稱擔負著宇宙性的使命感,尤其基督教、天主教更是如此,天主教名字來自希臘文意為「宇宙性」的字眼,故其教長期認為用權力與武力,強迫人們成為教徒,回教也有宇宙性擴大之意圖,必須用劍和槍的武力消滅異己。
印度回教殺滅佛教的慘痛歷史
印度佛教在西元一千年至一千兩百年間,約長達兩百年之久的時間,遭受回教用武力消滅、屠殺、滅國、放火焚燒佛寺、毀壞佛像、掠奪財物、殺死無數出家和尚及佛教徒,現在回教國家巴基斯坦,因宗教不同,就從誠信印度教的印度國家分裂出來,造成今日印度與巴基斯坦長期對峙,戰爭不斷,民不聊生,皆因宗教不同所引起民族宗教的戰爭。
其實宗教的本質是創造人間的和平與安定,無論是何地何種的眾生,都應以愛心救助他們,不應殺害他,讓每位眾生皆能分享生命的饗宴,聆聽生命和平的樂章,排斥異己,消滅別人,根本不是宗教的本質,對全人類並無任何意義好處。
何謂浮士德式思想
德國文學家歌德花費六十年所創作的詩劇文學「浮士德」,其精神內涵,為一種勇於實踐,不斷追求提升生命價值意義的精神,而不斷追求的人生目標,不僅是含蓋著理想的精神生活,尚包含肉體、物質的快樂與享受在內的無限豐富的生命方式,將個人的幸福目標,欲求與個人道德及社會和諧達到協調一致的思想。他表現了西方文明自強不息的精神,又同時具有東方樂天知命、寧靜致遠的智慧。
浮士德精神又闡述人性本身的善惡,長久以來都是人存在的本性,就是說我們的心中同時存在著上帝,也存在著魔鬼,上帝表示著人類的良知,魔鬼代表貪欲。即人性存在著良知,也存在著慾望的二元對立的善惡精神。
浮士德說:「有兩種精神居住在我們心胸,一個要同居,另一個要分離」。又說:「一個沈溺在迷離的愛欲之中,執拗地固執著這個塵世;另一個猛烈地要離去凡塵,追向那崇高靈魂的境界飛馳。」 他想摘下天上最美麗的星辰,又想享受地上最多的快樂。美麗的星辰表示著上帝的良知;最多的快樂表示著魔鬼的貪欲。這表示著人活在貪欲與良知陰陽對立的兩面性:既沈迷此岸,又響往彼岸。
而上帝又如何看待人類呢?歌德在浮士德天上序曲中說:「雖然人類他對我懵懵懂懂,我將引他入清淨境界天堂。」人的本性原來是清淨的,後來為了執迷人類的欲樂安逸,才允許魔鬼的存在。接受魔鬼的誘惑,魔鬼使人有錯。但最後神仍將引導人類進入清淨天堂境界。
哲學家康德認為魔鬼是存在的,欲望也不一定是壞事,但欲望應該服從良心的指引。上帝對魔鬼有統治權。歌德的觀點與康德的觀點是一致的。在彼岸,在浮士德死亡後,決定權歸上帝,魔鬼消失。意謂著人死亡後,則須交由上帝審判,因身體已死,精神無法再享受欲望的權利,即可擺脫魔鬼的糾纏誘惑。
由佛教的觀點,魔鬼表示著業力;上帝表示著因果。魔鬼表示著色界;上帝表示著空界。人在空色兩界不停的躑躅輪迴,然後了解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生即死,死即生。然後浮士德拋棄污染,找回了自己的本性,找回上帝,上帝即本性。
佛說一句大智慧的金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字,就是人類最原始自然之本性意識靈魂,就是宇宙世界間最尊貴高尚的,而本性可轉化成魔性,也可轉化成佛性,全在一念之間。
以佛教觀點而論,各宗教所崇拜上帝、神,事實上只是人心中的投影與意象而己,就是榮格所說潛意識中的意象,但只可惜,榮格對佛教思想、教理仍不甚理解,有時落入太多意識型態,殊不知所有的意識形態終究空幻不實,是多變性的,佛於金剛經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世間的一切有形相、無形相,終究成為空幻不實在,無有固定形態,無有時間恆常性的,若能了知諸相皆非本來相,是變化,是無常性的,則能找到智慧、覺悟圓滿無礙的本來佛性,而斷除一切諸煩惱、執著與妄想,而且一切法(意識、形象、物體),就如夢幻泡影,又如電亦如朝露一樣地快速轉化消失,無法永遠不變的。
佛教的金剛經,是被全世界心理學家所公認最高深最圓滿的心理學,只可惜西方人士因不諳東方語文,實在無法深入瞭佛經奧妙甚深的道理!
佛陀最深奧的一句話,也是佛教最重要真理,佛說「奇哉!奇哉!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執著妄想而不能證得。」
佛說,凡人動物原本都具有佛的大智慧、大覺悟的本性與力量,但皆因執著、妄想太多,而不能修得如佛般的智慧、覺悟圓滿的佛性,即是人人只要生生世世精進修行,皆能成佛,超脫一切煩惱與執著而永生不墮輪迴生死,這比任何宗教所言的 人人不可能修道而成為上帝神的說法,更是超越偉大,這或許是榮格所說的「本性」自然,稍與佛性有相通之處!
個人希望美國政府能成立一所佛教心靈學研究中心,將佛教高深心靈學傳授予美國大眾,融合美國的科技、醫學,使美國這個國家永遠能為世界和平、自由擔任重大任務,讓世界永遠更加祥和光明和諧。
一個純正心靈修行者的風範
一個純正的心靈修行者,意涵著對自己的言行有極大的要求約束,同時對他人要極度的慈悲與容忍;但大部份邪教裡的人對他人要求特別多,又猖狂地違犯道德理想與尺度,只要有一點個人魅力,決定利用他的影響力來誘惑信眾,也就會有人聚集在他的身邊,一刻都不猶豫的成為他的奴隸。
邪教通常都是一些不同的宗教元素拼湊,也無根據任何真理,更無法促進心靈的提升,反而更為墮落,只能孕育出混亂與無知。
一般宗教的共通本質皆要求成為這些宗教的教徒,必須拳拳服膺在它們的教條之下,完全深信接受,不得違抗懷疑,否則死下地獄,或將以處罪,甚至賜死;但佛教絕無強迫人們屈服於它的信仰,它是人類自發願的使命,讓它發揚到世界各地的文明教育。
純正的心靈修行者,必須有兩種願力,一是自渡,令己之人格昇華超越;二是渡人,令他人因自己的奉獻付出而痛苦消除,心靈也隨著昇華成長。就如我們跟隨著佛的真理腳步,一步步地循著修行道路前進,轉換內在成為完美的人格。
真正要成為一個佛教徒,就必須皈依佛陀,但不要將佛當做一個神或上帝般的信仰,應將佛當做一位證悟的導師,皈依佛的教導及佛法,而不是皈依教條,佛法是一條真理。
常律法師 著作
留言列表